查看原文
其他

秸秆有“财” 蚌埠有“戏”

蚌埠日报融媒体 蚌埠发布 2024-01-04



荀子云:“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承古开新,蚌埠市坚持生态优先,不懈探索和实践秸秆“变废为宝”的产业化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能量”——



秸秆有“财”蚌埠有“戏”
蚌报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 李扬


正是糯稻开镰的时节,车子在皖北平原飞驰,稻香阵阵,空气清新。


太阳造就农作物,一半产在籽实,一半产在秸秆。农作物秸秆曾经被视为废弃物,通过生态利用、科学转化,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连日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企业和合作社采访,一窥一根秸秆背后的生态机理,看废柴如何百变成“金”,成为牵动一连串产业发展的滚滚“财源”。




秸秆资源 走向市场


怀远县河溜镇褚庙村,稻浪滚滚的中稻田里,水稻联合收割机、秸秆打包机交叉作业,稻谷进仓,稻草打捆,一气呵成。


“今年秸秆越来越难收了,现在可是抢手的宝贝来!” 守着7座秸秆收储中心的程乃尚发现, “乡亲们对秸秆态度变了,过去认为秸秆是农业废弃物,现在秸秆价格水涨船高,过去秸秆打捆后只能卖到两百一吨,现在秸秆经过粉碎、揉丝、除尘、黄贮、膨化等工艺后,有的卖到每吨700元。”


“难收”的秸秆背后,其实是相关产业快速成熟和发展。来自蚌埠市农业农村局数字显示,目前,全市秸秆收储运销人员常年达 1 万人左右,年投入打捆、揉丝等机械达 3000 余台;全市从事秸秆作业服务组织达 300余个,秸秆经纪人 560 余人。


为了让秸秆变资源,蚌埠市创建了四级秸秆收储运销体系,即“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站点、组有专业化收集队伍”,实现了质量有保证、市场有需求、转化有出路。


收储秸秆,资金缺乏、消防等安全生产隐患问题较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些痛点难点?


“政府当‘红娘’,不仅搭建以秸秆利用为主题的银保企对接平台,还为我们秸秆企业量身定制了信贷和保险产品。”怀远县恒辉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殿林在与人保财险蚌埠市分公司签下秸秆综合利用一揽子保险后难掩兴奋地说。


今年4月,蚌埠市金融助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政银保企对接暨担保体系试点启动仪式举行,在全省首创“保险+信贷+担保”秸秆综合利用配套一揽子保险模式,涵盖秸秆产业化环节所需的财产险、雇主责任险等,目前已签订130 单、保额5.1亿元。


蚌埠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负责人刘忠清介绍,通过构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生态担保体系,合作银行按照每1500 亩秸秆30 万元标准给予授信。同时,蚌埠还对产业化利用量达标的秸秆综合利用经营主体等给予贴息支持。



秸秆产业 致富群众


走进五河县秀红肉牛养牛场,一股草香扑面而来,一车车秸秆经粉碎、搅拌、发酵后,作为黄贮饲料整齐地码放在仓库内。


“肉牛繁育养殖离不开秸秆,这是今年午季高价抢回来的秸秆。” 养牛合作社负责人刘秀红告诉记者。,随着秸秆的走俏,她也准备流转几百亩土地,搞种、养殖结合,实现秸秆自供。对于刘秀红这样的养殖户来说,秸秆通过养牛,实现了过腹增值,完成了二次增值。


五河县前锦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钱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购买一头300公斤公犊牛需要1.2万元,秸秆经过加工作为主饲料,经过10个月的育肥后,可卖2.48至2.55万元。除去其他必要成本,每头净利润约在0.38万元至0.45万元,收益是稳定可观的,农民养牛致富有动力。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蚌埠正全面实施 “秸秆变肉” 暨肉牛振兴计划,通过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和肉牛养殖加工技术水平,推动肉牛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让农民从秸秆过腹增值、肉牛养殖中获得更多收益。


为支持产业发展,蚌埠从设立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肉牛良种补贴、提供贴息贷款等方面发力,为养殖户提供一揽子支持政策,扩大养殖户对秸秆的持续性需求。


奶业是蚌埠市优势产业,也是秸秆高值利用的另外一种途径。以现代牧业、和平乳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蚌埠通过引进高品质奶牛养殖,大力推进 “秸秆变奶”工程,创建“公司— 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模式,带动联合体成员种植优质玉米、优质小麦,实现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


标准化温控车间内,一批批成熟的双孢菇经过采收装筐后,装上货车在高速公路疾驰,发往上海、南京等地,这是五河县众兴菌业最日常的画面。小麦秸秆是菌菇生产重要的原料之一,该基地一年就可“吃下”小麦秸秆12万吨,这也是五河县秸秆综合利用的特色亮点工作。

     

“从‘生态包袱’到生态产业,在蚌埠,一根秸秆走出了产业综合利用之路,实现‘万物秸秆造’。”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介绍,坚持秸秆“资源化发展、产业化利用”总体思路,蚌埠不断完善综合利用体系,探索秸秆由 “柴”变 “财” 的产业化路径。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据统计,目前,蚌埠市常年秸秆可收集量约 350 万吨,占全省可收集量的 7.3%,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6.8%,产业化利用占比67.8% 。


数据的背后,凝聚着蚌埠市对农作物秸秆高值利用、助力我国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2022 年,蚌埠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考核居全省第一位,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督查考核激励。于是,就有了这一顺口溜:秸秆利用,全国看安徽,安徽看蚌埠。



秸秆科技  千姿百态



从投料口开始,一捆捆秸秆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神奇旅行:历经秸秆切碎、清洗、预热、机械揉搓、稀碱液低温蒸煮等工艺,最终将变成一种液体状的秸秆混合糖,这是丰原集团实施的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有机示范线的技术流程。


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在采访中说,经过二十年的持续科技攻关,企业实现了秸秆原料到混合糖到聚乳酸至下游应用到联产黄腐酸有机肥等产业链集群发展,延伸出塑料加工、纺织、工业及家用装饰材料、生物化学品、生物燃料、生物肥料等六大产业集群。


蚌埠市搭建秸秆综合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展秸秆高值利用项目,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联合秸秆安全云服务平台,与安徽科技学院在秸秆综合利用及有机肥研发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这些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见效,目前,以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聚乳酸技术全球领先;成功研发出省内首台套移动堆肥车。

    

一根秸秆,串起一条绿色产业链。蚌埠加快引育行业头部企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建设,实现秸秆产业化利用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全市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 2 个,在建 1 个。


蚌埠市因地制宜,秸秆“五化”利用的产业布局已成阵势:以国能生物为代表的能源化产业,以万华禾香板材为代表的原料化产业,以现代牧业、争华羊业为代表的饲料化产业,以众兴菌业、丰原农业为代表的基料化产业,以尚书生态、亿丰生物为代表的肥料化产业。


秸秆变家居材料工程、秸秆变生物质能源工程……在蚌埠,做秸秆高值利用的项目和企业呈出不穷,目前全市已培育 500 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 167 家。


秸秆造万物,“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场蕴含着现代生态文明的秸秆百变“大戏”在蚌埠正越演越精彩。




更多信息请下载“蚌埠发布”APP


往期精彩回顾



蚌埠一地公告:选调公务员!
途经五河!最新进展传来
劝散名单公布!
安徽定向选调!拟认定名单公示
命名通知!涉及蚌埠这些村(社区)、单位…最新发布!有关蚌埠全体在职职工考核激励发布!涉及怀远县、龙子湖区、禹会区…冷冷冷!大风降温来袭!蚌埠气温跌至冰点!


来源:蚌埠日报社

记者:杨露露  李扬  文  图

编辑:成凯  校检:侯靖  审核:朱素贤

监制:王静

总监制:孟儒存



今日推荐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